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9月4日,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的分支,是微观层次的生态学,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她的问世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不长,但学科的发展异常迅猛,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微生态学涉及包括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与自身的微生物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他生物亦不例外),系统的稳态是健康的基础。
人从出生直至死亡都与这个微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因此,微生态学的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的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这已在肠道微生态、口腔微生态、皮肤微生态、泌尿生殖道微生态、中医微生态和航天航空特种医学微生态等领域的医学实践中得到了良好验证。
此外,微生态学还在畜牧水产养殖、作物栽培和土壤改良等农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在目前倡导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符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求的农产品则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北京是首都,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北京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云集着一大批科技精英和人才。北京同样有着一支高水平的微生态学科研队伍,广泛分布在医疗卫生、农林牧渔、航天航空医学等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专家,像中国微生态学会上一届主委、301医院附属医院的熊德鑫研究员,原副主委、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袁佩娜研究员和原常委、首都医大附属口腔医院的杨圣辉教授;也有不少年富力强、卓有建树的中年科研骨干,其中有9人在新一届中国微生态学会中任副主委、常委和委员,占委员总数的14%,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之最;更有一大批学有所成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很大比例,是微生态学领域的生力军。可以说,北京的微生态学科研队伍是我国微生态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微生态学领域辛勤耕耘、不懈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对推动我国微生态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学会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成果交流的平台、科研信息沟通的渠道、科普宣传的阵地、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对学科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间在微生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整合北京乃至京外地区微生态学的科研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格局;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促进北京微生态学学科的发展。
北京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将秉承北京保护健康协会造福人民健康的宗旨,在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我们全体同人的共同努力,为促进微生态学科发展和增进人民的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