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 1866年德国Haeckel首先提出:分为宏观生态学(大环境)和 微观生态学(小环境),1977年德国 Dr.Rusch首先提出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自70 年代德国汉堡成立第一所微生态学研究所起,微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而令人瞩目微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正常徽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与其内环境(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相适应的问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人类医学经历了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正在向保健医学迈进,微生态学则是保健医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
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之一康白教授指出:人体或生物体对外必须适应大环境,对内必须适应其体内的微观环境,才能健康发育成长 ,根据这一课题,2011年美贝元公司成立MYBEAR微生态研究中心。
(一)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拮抗作用: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2、生物屏障—定植抗力—抑制病原菌定植。
3、改变pH、H2O2 、占位、营养争夺、产生抗生素与细菌素等
(1)营养作用 参与三养素代谢;合成维生素
(2)免疫作用 产生sIgA,激活CD4+T细胞-产生IFN等
(3)抑癌作用 抑制肿瘤生长
(4)双歧/乳杆菌-降解亚硝酸胺
4、刺激单核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5、抗衰老作用。
(二)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1、营养助消化作用 有益菌可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分解酶、果胶酶、植酸酶等,与胃肠道固有的酶一起共同促进饲料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乳酸菌、双岐杆菌产生乳酸,使肠道的pH值降低,促进维生素D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吸收,既具有很好的营养作用,而且能预防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代谢障碍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2、抗消化道感染、增强免疫、抗应激
微生态制剂的另一显著特点是预防肠道感染。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可产生一些多肽类抗菌物质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杆菌肽等,可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减少炎症和过敏反应发生,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当动物受到饲料更换、断奶、运输、疾病及抗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等应激作用时,会引起消化道内这些有益菌群平衡的破坏而成为病态。微生态制剂可快速建立起有益的优势菌群,从而使破坏了的微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提高抗应激能力。
3、图表:
(三)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微生态制剂是指将已知的有益微生物(动物体内或自然界中存在的),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培养、发酵等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包含有益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和培养物。
微生态制剂又称为益生菌、以及直接饲喂微生物(DFM)等。是由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的制剂,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
1、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是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与抗生素(Antibiotics)相反的物质
2、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3、合生素(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服用后可使进入肠腔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益生菌的作用更显著持久。合生素是今后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的方向
(四)微生态其他知识
1、微生态制剂的明显特点
微生态制剂通过有效补充人体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来提高宝宝代谢以及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机体抗病性,从而达到促进生长和防治消化道疾病等多重作用。单位重量的活菌数(菌落计数单位:CFU)是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2、与微生态相关的概念和产品
益生元或益生素:指促进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一类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物质(大多数为非消化性寡糖)。它们不被(或很少被)宿主的酶系和其他细菌酶系分解,即这些物质经口服摄入,由食管、胃、小肠到达大肠之后才被定居在此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分解利用,从而促进其生长繁殖。大多数益生元很少直接对机体起作用,而主要通过益生菌间接地发挥生理功能的。合生元或合生剂:指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成份的制品。
根据MYBEAR长期研究后,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营养和防治疾病两大功能,但微生态制剂本身不含有功能性的成份和养分,也不含有治疗疾病的药物成份,因此微生态制剂具有免疫性,但疫苗有着质的区别。